佛陀的四种精神


开示



佛陀的四种精神

(第七届夏令营开示)

东华禅寺方丈万行大和尚


欢迎各位同学来到东华禅寺!其实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因缘和合,内因和外缘具足了,才能达成一件事,好事坏事都是这样。


例如你们想体验寺庙生活,有这个需求,而东华禅寺正好举办了这个活动,你们又有时间参与,因缘和合了,才达成了今天这件事。


我们东华禅寺已经举办了六届夏令营,今年是第七届,每一届都来了很多学员。回去以后,如果别人问你们:你到东华禅寺去干什么呀?这么年轻,不好好学习,跑去信佛!你们应该怎么回答呢?


今天我就教你们怎么回答。你们来到寺庙,不是让你们来信佛的,而是要教你们学佛,信佛和学佛是有本质区别的。


既然学佛,究竟要学佛的什么呢?数千年来,佛教一直长盛不衰,绵延不绝,为什么呢?因为它的理念值得人去学习,去传承,去发扬。 


其实释迦牟尼佛也是一个人,可是为什么大家把他称为佛,把他当作佛来信仰、学习,甚至礼拜呢?


从表面上看,他并没有什么特别,也是两只眼睛一张嘴,可为什么几千年来那么多人,包括一些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都崇敬他、赞叹他、追随他呢?


我们认可一个人,主要是认可他的思想、他的精神,我们学的也是他的思想、他的精神。


同样,今天大家来到东华禅寺,也是要学习释迦牟尼佛的思想和精神。


释迦牟尼佛的思想和精神,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归结起来就是:责任心、忘我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慈悲博爱的精神。

如果一个人具足了这四项,他就不是一个凡夫俗子,而是一个贤人,一个圣人。


什么是贤人?什么是圣人?


贤人是还在修行途中的人,他就像一个初具雏形但还没有完成的作品,还没有成型,还不完美,还需要继续雕琢和打磨。


而圣人就像一个已经完成的作品,已经成熟定型了。


释迦牟尼佛就是一个圣人。当他在修炼的过程中,还没有大功告成的时候,他只是一个贤人。


不论是圣人也好,贤人也罢,都是建立在凡人的基础上。


各位在座的学员,如果你们胸无大志,不思进取,随波逐流,那么你们就是一个凡夫俗子。


如果你们想成长,想发挥自己生命的价值,发心修炼自我,完善自我,当你们具足了胸襟、器量、格局、责任心和慈悲心的时候,你们就是走在修行路上的贤人。


当责任心、忘我的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慈悲博爱的精神在你们身上落地生根,和你们融为一体,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事、一切境中,你们身上都能体现出这四种精神的时候,你们就是圣人了。

所以今天大家来到寺庙,就是来学习佛的这四种精神。我们不需要信佛、拜佛,但我们需要学佛!


当我们具足了佛的这四种精神时,信众也会把我们当作圣人来礼拜。


在做事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逆缘,也就是所谓的小人。当遇到逆缘的时候,你是用什么心态去面对?你有没有足够的心胸器量去包容?


实际上,每一个逆缘都是来成就我们的,如果你的修为不够,承受力不够,这些逆缘就会把你筛除掉,过滤掉。


人的思想境界是分层次的,你的心量有多大,境界有多高,你的层次就有多高。


当一个人有了理想,有了愿力,有了心胸、器量和格局,在做事的过程中出现任何逆境逆缘,对他而言都不是问题,而且还会有助于他进一步提升。


如果你的心量很小,没有理想,没有抱负,没有愿力,一件很小的事情到你面前,也会变成一件大事;


如果你的心量很大,你立了志,发了愿,要向佛菩萨学习,你就和佛菩萨一个等级,任何大事到你面前也会变成小事。


我们来到世间,就是要奉献自己,发挥自己的正能量。

至于身边的人自私、贪婪、恶劣、行为不端,那是他们的事。


我们要管好自己,以身作则,发现别人错了,要提醒人家,帮助人家。


我们要像阳光一样,走到哪里,就把光明带到哪里,哪里就没有黑暗。


不能因为看到别人没有发挥正能量,我们也跟着消极负面,跟着堕落。


无论到哪里,我们都是环境的一部分,只要我们把自己做好了,我们内在的光明就会散发出来,别人就会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改变自己,也会变得光明、美好。


在座的都非常年轻,都是祖国的未来。当初释迦牟尼佛离家修炼的时候,也是在这个年龄段。


佛不是天生的,是经过了刻苦的修学、修炼;无论世间的学问、技艺,还是出世间的修为、修养和境界,综合素质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才产生了蜕变,成为了佛陀。


在座的各位如果努力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你们身上也会产生蜕变。


修行是靠日积月累,由量变到质变的,你们不要想着努力一年两年,就会有很大的突破。但是进步肯定会有的,只要大家天天都在努力,就一定会进步的。


作为学生,你们每天都要读大量的书。其实,不一定天天捧着书本才叫学习。


在生活中,我们每接触一个人,每看到一件事,每听到一句话,都用心去看、去听、去品、去感受、去思考,这也是学习,并且是真正的学习,这样学来的东西才是我们自己的东西。


   我经常和年轻人说一句话:最会读书的人,是把自己读明白的人。


如果你仅仅读书本上的文章、知识、学问,但是你没有读懂社会,没有读懂自己,有一天当你丢开书本,进入社会的时候,你会发现尽管你学了很多知识,但是发挥不了。 


为什么有些学生在学校里成绩很好,结果到社会上做事却发挥不了他的长处呢?


因为他的知识都是来自书本,他不会读社会、读自己,没有把书、社会和人三者结合在一起读。


凡是我们听到的、看到的,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包括身边的每一个同学、每一个朋友、每一个人,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


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是一部百科全书,就看你能不能发现,愿不愿意从他们身上去挖宝。


大家来到寺庙,要把心打开。这几天我们安排了十几位法师陪你们聊天,为你们答疑解惑,和你们一起生活、共修。


你们有什么学习的问题、人生的问题、家庭的问题,都可以问他们。中午吃完饭以后,我也会在会客室,你们可以来和我聊天。


夏令营期间也安排了我的两堂课,我会把我的人生经验和佛学知识,以及一些人生观、价值观,分享给你们,做一个参考。


大家能从五湖四海来到寺庙,非常不容易,这说明你们有深厚的善根和福德因缘。大家来到这里,就要暂时把这里当做家。


我们人要学会到任何一个地方,哪怕是一家酒店、只住一个晚上,也要把它当做家。就是所谓的入乡随俗、随遇而安,这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境界。


如果你没有把这个酒店当做家,那天晚上你就会睡不着,会很煎熬。


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只有自己的家才是家,到朋友那里不是家,到酒店也不是家,到任何其他的环境都不是家,所以总感觉自己的人生多半在漂泊。 


一个解脱的人,无论到哪里都能融入其中,也能随时走出来。可是很多人要么融不进去,要么走不出来。


如果你到任何地方,都能随时融进去,随时走出来,你就解脱了,就活得很自在,来去无挂碍了。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盏明灯,不仅要照亮自己,也要照亮他人。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要发光发热,发挥自己的所长。


如果说别人有缺点,社会有阴暗面,那是因为我们要成长,这些是我们成长的需要。


在我们看到别人的缺点、阴暗面的同时,也要把眼光收回来返观内照,问问自己:我有没有这个缺点?有没有这个阴暗面?


我们既要看清别人,也要看清自己,既要往外看,也要往内看,只有这样,我们才会进步,才会成熟,才会完善。


在这七天当中,为你们安排了很多丰富的课程,今天我就算讲了第一堂课。谢谢大家。



27
扫码关注公众号
一键添加到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