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在修法还是在修道​

       开示



你是在修法还是在修道


东华禅寺方丈 ┃ 万行大和尚

    养正堂开示



【东华禅】

以人为本,借事炼心

觉悟人生,奉献人生


640.webp_副本.jpg


你是在修法还是修道


今天晚上讲一下修法与修道的区别。在弄清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明白何为法、何为道。


法是通向道的手段,也可以说是通向道的工具。得道才是我们修行的真正目的。


好多学佛的人每天念佛、诵经、拜佛,多少年来都是这样,把每天诵经、拜佛当作修行的目的,当作每天例行的功课。


从不去想这样做会有什么成效,只知道每天念几万声佛号,诵若干部经。


当你问他诵这么多经,念这么多佛号有什么反应时,有的会说:“我觉得很愉快,很轻松”。有的被你这一问,会忽然警觉,触通了很多问题,他会想:我天天这样诵经、拜佛,目的是什么?


修法不是修道,切莫把手段当目的。诵经、拜佛是为了培养一心不乱,借助不断地念佛、诵经、礼佛,使我们的杂念生不起来。


许多人不明白这才是我们要达到的目的,而是误把手段当目的了。


甚至有些人会说诵经才是最高的修行法门,也有的人会说念佛、拜佛才是最高的法门,还有一些人会说参禅、打坐、观想才是最高的法门。


法门没有高低,任何一个方法都是为了对治我们的妄念,使我们达到一心不乱。


无论你采用念佛、观想、参禅,还是诵经、礼佛,这些都是手段、方法,目的是为了达到一心不乱,进一步才能开智慧。


若说有最高的法门,在心地上用功才是最高的法门。


有人讲:“昼夜六时什么都不必做,只需念一句佛号”。如果贪嗔痴不断,怎么能行?学佛必须过“我”这一关。


为什么说禅是上根器人修的?因为要面对自己的内心。很多修净的人都不去面对自己的内心,不在心地上下功夫。


有些人已经养成了一种惯性,每天程序化地把功课做一遍,并没有深思:在做功课的同时,妄念是否减少了?心是否静下来了?是否与道相应了?


如果你诵经、拜佛十几年,还没有达到一心不乱,还没有道交感应,你的修行方式一定有问题。你只是在修法,不是在修道。



打坐念佛诵经是为了什么


“法”不计其数,而“道”只有一个。如果你静坐时散乱,念佛时散乱,不妨去体验一下种菜做饭,看是否能达到一心不乱。


假如你能通过做饭或种菜达到一心不乱,根本不需要去参禅、打坐,更不需要诵经、拜佛。


因为诵经、拜佛、参禅、打坐都是方法,目的都是为了减少你的妄念,从而让你达到一心不乱。


而做饭、种菜也是方法,借助这些方法,你也可以达到妄念消除,一心不乱。


大家要用心去捕捉“道”,例如走路的时候,可以把打坐时的感受复制过来。


只要一心不乱地做任何一件事,都是在用功,都是在定中。


过去有一位道定禅师,他用了所有的方法,都无法使自己专注在一件事情上。他苦思了三天三夜,最后终于迈出一步——跑到街上去跟人家打架。


他借助打架使自己身心高度紧张,注意力高度集中,让妄念不生。当他借助这种方式达到短暂的一心不乱后,就用这种感受复制到做其他事情上,才渐渐使自己身心合一,达到了专注。


你们听了这个故事,是否觉得可笑呢?他把所有的方法都用尽了,还是无法对治散乱,只好采用打架的方式。因为人在打架时,身心高度紧张,根本产生不了妄念。


也就是说,他通过“打架”这种方式,有了一次一心不乱的感受,再借助这个感受去做其他事情、修其他法门,最终达到了一心不乱。


你们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当自己处于紧张状态,例如跟人争论、吵架时,杂念根本生不起来。


如果这时候你把念头一转,就是修道。甚至不用转,当下那一刹那就是在修道。


因为修道的前提就是没有杂念,要一心一意对一境。说得再通俗一点就是:一人,一心,对一件事。


既然所有的方法都是为了对治妄念,达到一心不乱,就不一定非采用念佛、拜佛、诵经、打坐这些方法。无论什么方法,只要能帮你收摄身心,消除妄念,都可以用。


事实上,很多修行人在打坐时,妄念比平时在做事时还多。若是如此,根本没有必要打坐,不如去做其他事。


例如看电视剧看入迷了,也能达到了一心一意对一境。这一境就是电视剧。你能在30分钟内一心一意对这一境,远胜过你妄念重重地打坐一个小时。


我们打坐、念佛时往往妄念重重,在做其他事情时反而能专一。如果你学会把做事时的专一用到打坐、念佛中,同样可以达到一心不乱。


因为我们的身心有一种记忆功能。比如你在吵架时做到了一心一意对一境,只要把念头一转,进入念佛和诵经,同样可以一心一意对一境。


你吵架是一境,做事是一境,诵经、念佛也是一境。


如果你只执著于诵经、念佛的形式,做得越多越无法与道相应。一天24小时,你不可能都在诵经、念佛。


念佛的时候,你都没有学会一心一意对一境,不念佛的时候,岂不是更散乱?


如果你念佛时达到一心一意对一境,把这个念头一转,去做其他任何事情,也能达到一心不乱。


因为你诵经、念佛是在做一件事,走路也是在做一件事,砍柴、种地、骂人都是在做一件事。


你只要能在一件事情上达到一心不乱,慢慢地,在其他事情上也能达到一心不乱。


这就是过去许多修行人发现无法对治自己的妄念时,会采用一些铤而走险的方式的原因。


当一个人在历险的时候是产生不了妄念的。因为他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惊慌、恐惧的状态。


人只有在这种状态下,妄念才产生不了,才容易达到“无人,无我”,也就是佛门里所讲的“我空,法空”。接下来“空也空”,也就是“无人,无我,无世界”。


你们听起来是否觉得好笑?事实上,用功的原理就是这样。


因为大家现在坐在这里非常安逸,知道天不会塌,地不会陷,明天照样有饭吃,晚上还有觉可睡。所以不会焦虑,更不会恐惧,也才有心思坐在这里打妄想。


你们知道东北的王凤仪老先生是怎么开悟的吗?他就是在高度焦虑的状态下开悟的。


他的一个朋友被人关起来了,叫他想办法去借一笔钱,把朋友赎出来。他半夜三更听到这个消息,一个人摸着黑出去找朋友借钱。


当时他身心高度紧张、集中,黑灯瞎火的一直不停地走,也不知自己走得是快还是慢。


我们可以肯定,他一定走得非常快,像飞一样。因为他着急嘛,火急火燎的,一定是连走带跑,身上热气腾腾的,脑子里只有借钱救朋友这一念。


突然,眼前“黑夜见白日”,也就是在他的额头、两眉之间突然爆炸了!眼前原本是漆黑一团,此刻却如同见到了白日,就像在白天一样。


你们有机会可以把这本书找来看看,书上描绘他当时的感觉是“眼前顿开,黑夜见白日”。从此,他讲经说法,胸中七通八达,不假思索,自然流露。


640.webp (2)_副本.jpg


执著也是一种定


大家每天这样晃晃悠悠,优哉游哉,清闲自在,内心自由散慢,怎么可能降伏妄念呢?


凡是当过兵的人,修道都比我们这些修行人快。因为有些学佛的人从未受过身心训练,都是无规无矩,无组织无纪律,自由散漫。


而军人都训练有素,一切行动听指挥,领导怎么说,他就怎么做。军人是没有“头脑”的,每天都处于高度集中、高度统一、高度协调的状态。正因为有这样的基础,一旦修道,比常人要快得多。


你们可以看看周围的道友,是不是每天都自由散漫,优哉游哉的,一叫三不应,走起路来半死不活的,一点精神都没有?像这样的人怎么修得成呢?


过去形容修行人,一个个都是气宇轩昂,吼一声,地动山摇!为什么过去的修行人说法被喻为“狮子吼”,断妄念如同香象过河?为什么常人没有力量,更没有这种气魄呢?


就是因为太散乱了。你有一百个念头,力量就分成了一百份,也就是流向一百个方向了,怎么会有力量、有气魄呢?


如果你开始修炼,妄念由一百个减少到十个。再继续修炼,妄念由十个减少到一个。也就意味着你的力量由分散的一百股凝聚成十股,再从十股凝聚成一股。


这一股力量就如同一发子弹,射向任何地方都会留下痕迹,都有力度摧毁目标的。


古人修行很少是通过打坐,因为打坐的时间太有限了。在座的大家,谁能一天打坐5个小时,或者至少2个小时?谁能做到?


今天可以,明天可以吗?能保持吗?如果你每天都能坐2个小时,权当你这2个小时是在修道,那还有22个小时在打妄想。你这2个小时的用功,怎么能抵得了22个小时打妄想的力量呢?


相反,如果你学会了一心一意对一境(一境指的就是一件事),那你一天24小时都在一心不乱之中:吃饭的时候,一心一意地吃饭;说话的时候,一心一意地说话;听开示的时候,一心一意地听开示;砍柴的时候,一心一意地砍柴;睡觉的时候,一心一意地睡觉……


你参禅、打坐、诵经、念佛,不就是为了达到一心一意吗?你通过砍柴、种菜达到一心一意,跟你通过诵经、拜佛达到一心一意有什么区别呢?


如果你在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能一心一意,根本不需要再拜佛、诵经、打坐。


这就是为什么我刚才讲到,现在的人修行都形成了一种程序化的模式,把每天念几万声佛号,诵几部经当作一种任务,这些做完了,一天的修行任务也就完成了。


这些有形有相的东西做得越多,我执越大,离道越远。不要认为自己在诵经、拜佛、打坐就是在修道。从形式上看,你是在修道,可是你的内心并没有入道。


另外一种人,他从不诵经、打坐,也不拜佛,但他借助做事达到了一心一意对一境。这与你一心一意地诵经、拜佛毫无区别。


所以,祖师们讲行、住、坐、卧都可以修禅,都是禅,都在禅。这是三个层次。


许多修净土法门的人,给自己规定每天要念十万声佛号,把它当作任务,却不知道念佛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念佛仅是一种手段、一个工具。


我们最终要的不是“念十万声佛号”,而是通过念佛达到一心不乱,这才是真正的目的。希望大家听了今天的开示,对修行有一个新的认识。


就自己而言,我发现越做事越容易集中精神。往往不做事的时候,反而容易胡思乱想。因为做事的时候是住在一个境上,这时候就不会有更多的境出现。


例如种菜,当我们住在“种菜”这个境界上时,根本没有多余的力量产生其他境界。因为妄念本身就是一种境界。


你不要怕境界产生,无论什么境界,产生多少,你只要能住在上面,就说明你的杂念很少。如果你的杂念多,就不可能住在境界上不动。


而我们存在的问题是:根本做不到执著在境界上。如果大家现在真的执著在境界上,我还要恭喜你们呢!现在这么散乱,而且是高度的散乱,怎么可能住在一个境界上呢?


如果真的住在一个境界上,我们每个人的脑门都会在放光,目光都是炯炯有神的。


大家现在的眼神都是暗淡无光的,那么迷茫、彷徨、散乱,看上去根本没有自信,毫不坚定。原来“执著”也是一种定!


实际上念佛号首先是培养我们的执著心。如果你没有借助念佛把自己的执著心培养起来,说明这个方法对你根本没有用,你应该采用另一种方法。


当一个人走钢丝的时候,下面有千千万万的人在欢呼、鼓掌。可是对于走钢丝的人来说,一个人也看不见,一丝声音也听不到。


为什么会这样?这个话题留给大家去参。你们说,此时走钢丝的人是处于哪个层次的禅定功夫上?


你们听完后,内心一定要有答案,不能听完了就把它放下了,忘掉了。


要学会抓住一个问题不放,不搞明白,觉都不睡,饭都不吃,一件事情没做完,心里不放下。


等到把事情做完了,心里的这股气才舒展开。你有这种执著的劲头,才能修行。


如果你今天事情干不完,明天干;明天干不完,后天干。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你这一生修行,注定不会有任何成就!


因为你有这种记忆。什么记忆?一是生理的记忆,二是心理的记忆。再深一点,还有灵魂的记忆。


你有这三种不同层次的记忆,促成了你现在做事的方式:今天修不进去,明天修;30岁修不好,40岁再修;50岁修不好,60岁再修;这一世修不成,下一世再修。以这样的方式,你永远都修不成。


如果你做事的方式是:今天的事,今天必须做完。做不完,觉都睡不好,饭都吃不下。


你有这种个性和执著精神,一旦转向修道,同样会采用这种做人做事的方式:今天修不好,饭都不吃,觉都不睡。什么时候修好了,身心才放松,才把这股气吐出去。


所以,学佛、做事、做人,第一步首先是培养执著心。好多人学佛没有搞明白这个道理,结果把自己给学废了。


本来做事很有执著精神,很讲究原则,很有效率的。可是学佛后,什么都随缘,什么都顺其自然,什么都不执著了。


“随缘、顺其自然”是修行成就以后的圣人境界。一个凡夫俗子就是要执著,不能随缘,不能顺其自然,否则就学废了。


640.webp (3)_副本.jpg


学佛修道是大丈夫所为


佛门里为什么要打“禅七”?禅七又名“禅期”,是为了克期取证,不达目的不罢休,功夫没有培养起来就不放弃。


就像打架一样,要么不打,要么就把对方打倒,要么干脆躺下,让别人打你!在座的都是年轻人,可是我看大家身上都没有这股劲。


为什么说学佛修道是大丈夫所为?何为大丈夫?要做的事情一定要把它做成,还要把它做好,做不成、做不好,就不放弃!


我们天天都是闭着眼睛装模作样地诵诵经、拜拜佛,内心却像一窝蜂子一样吵个不停。


你们每天在工地上砍砖头的时候,是否返观内照:我现在砍砖头,是否比我打坐的时候妄念少?如果少,以后就不要打坐了,不妨去砍砖头。


但是大家都不会这样做,因为砍砖头身体很累,坐在这里打坐身体不累。正因为不累,才有多余的力量打妄想。


而在砍砖头的时候,而这个多余的力量都被消耗掉了。为什么呢?因为砍砖头的时候你要用心,否则一不留神,砍刀就把你的手指头给砍了。


鸡鸣禅师是怎么开悟的?他在自己头上悬一把刀,天天盯着这把刀。刀一掉下来,就会把他的头砍成两半。所以他盯了三天就开悟了!


香严禅师又是怎么开悟的?他坐在悬崖上打坐,不敢打妄想,不敢打瞌睡。一打妄想,一打瞌睡,就掉下悬崖了!


现在我们坐在床上,床宽宽的,你知道摔不下去。古人的修行方法,我们不得不佩服。现在谁敢这样做?


今天就讲到这,有什么问题可以问。问:请问师父,有为法、无为法之间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开悟以后就没有区别。开悟的人修身就是修道,修心也是修身;妄念就是菩提,菩提就是妄念。没有开悟的人,妄念还是妄念,菩提还是菩提。


有为与无为、烦恼与菩提、身与心,都是在不同阶段,针对不同层次的人而讲。


因为妄念也是真心的显现,也是菩提的投影;身体也是心的显现,也是心的投影;有为也是无为的显现,也是无为的功能、无为的发挥。


山河大地都是心;飞禽走兽都是心。概括起来,飞、潜、动、植,无非都是心的显现。从广义的角度讲,念头也是心,六根六尘都是心。


你们说一说,修行第一步,首先要做到的是什么?每个人回答一句……


每个人的回答都不一样,说明你们每个人将来的成就都不一样。这就是见地。“见”是认识,“地”是层次。


你认识的深浅、高低,就意味着将来果位的大小。见地非常重要,见地说明了大家的根器,也可以说预示着你将来的果位。将来是什么果位,现在就可以知道。


就你们目前的见地来讲,现在就可以定出你们将来的果位。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修炼,你改变了见地,才意味着你未来的果位也改变了。当修行到一定果位后,你们的见地又会改变。


从大家刚才的回答,可以证明我今天讲的,你们还没有消化。我问的主题就是今天晚上反复讲的一句话,很明显地强调的一个问题。


大家现在精神散乱,都不是一个完整的人。谁是完整的人?悟道的人、得道的人。他是人在这里,心就在这里。


一个成就的人永远是一心一意对一境。一个没有成就的人,永远是一人多心对多境。


大家都想求法,我的书上讲了“单用一心做万事,莫把一物万心思”。


大家没有真功夫,总听开示,嘴皮子的功夫也应该有了。问题是嘴皮子功夫也没有练出来!从今天讲的几个故事中,你们悟到了什么?

东华禅寺方丈万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在践行佛法、体证生命本源的智者。


15岁信佛、18岁出家、29岁证得生命本源,30岁复建东华禅寺、4年佛学专业、7年闭关、19年建寺安僧、1万多场开示演讲、千万言著述、13部著作出版多国语言……


2000年创立东华家风:信教先爱国,学佛先做人,修道先发心;2008年倡行每月1次升国旗;2016年创立中国首座佛教爱国馆;2000年至今,向社会捐款捐物数千万元,并多次荣获省市“模范和谐寺观教堂”称誉。


从童真入道、闭关证悟,到建寺安僧、讲经说法,历经三十余年,总结出一条能让人类证悟本源的解脱之道——《东华禅》


本着普度众生的使命,万行大和尚将《东华禅》修行法门无私奉献,殷切期望天下众生通过学修《东华禅》融通人生四大关系:我与家庭的关系,我与社会的关系,我与国家的关系,我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获得幸福圆满的人生。


WeChat 圖片_20190330180110.png

7
扫码关注公众号
一键添加到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