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定、住定、出定的秘诀

开示


入定、住定、出定的秘诀


东华禅寺方丈 | 万行大和尚

养正堂开示



入定是哪三种反应?为什么不能入定?入定后为什么不能出定?为什么感受不到住定?学会了入定、住定、出定,也就掌握了死亡。


 秘诀在下文


1D0A0214.jpg


【入定的四个层次】


入定分为四个层次: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前三禅都有身体的存在、喜悦的存在。


初禅是身体空掉了。在打坐的过程中,如果感觉不到身体的存在,只有呼吸、杂念存在,说明已进入初禅。


随着功夫的加深,杂念少了,呼吸减弱了,进一步不存在了,说明已进入二禅。


再接下来,微细的念头也没有了,可知已进入三禅。


如果你没有把身体、呼吸、思想调好,是无法入定的。


住在一禅,要把身体的姿势调好;二禅,要把呼吸调好;三禅,要把意念调好。


现在的人都不知道如何调身、调息、调意念,所以不能入定。


深吸一口气,停在那儿,是什么境界?没有杂念,心内灵灵明明,身心高度放松。但不到1分钟,5秒钟一过,又有了杂念。


但是你可以在这5秒之内进入初禅。一个人入定,一定是在吸气时,而不是在呼气时。念头是在呼气时才产生。


有的人通过多年死坐,也能进入三禅。但不知道是怎么进去的,所以也不知道怎么出来。同样,住在定中,也不知自己是在定中。


坐了几个小时,出定后不知道这几个小时是怎么过去的。这几个小时中有入定、住定、出定,但他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1D0A0171.jpg


初禅


在入初禅的时候,必须要做到万念归为一念,也就是说没有杂念,只有一个念头。这一个念头安住在当下,身体放松、身心和谐了,才叫做初禅。


初禅最怕就是人家突然喊你或推你。如果你在打坐的时候,旁边的人不懂,有可能会叫你或推你。


当然,我们打坐一般都会告诉身边的人,我要打坐了你不要打扰我,有什么事情就等打完坐以后再处理。


在入定之前,身体的疼痛、麻木这些情况都没有了,都已经突破了,整个身心已经形成一个整体的能量,身体已不是支离破碎的了。


就像一个气球一样,整个充满了气,这样才能够安住在当下,才能够达到初禅。


当你通过初禅住上一段时间后,身心内外会有一个质的变化,就像花开一样,一直在持续的开。


刚开始形成一个花苞,就相当于初禅,到了二禅的时候,就开始开放,心灵上就有了这种开放。如果身边没有人干扰,花开的过程就持续地张开。


1D0A0367.jpg


二禅


进入二禅,最明显的一个反应就是怕周围的声音,对周围的声音特别敏感。


因为当一个人的呼吸由粗变细时,连自己的心跳声、血液流动声都听得到。这种内在的安静超过了外在,所以对外在的声音特别敏感。


之所以有的人你大声喊他,他也听不见,就是因为他的头脑很复杂,内在很散乱。


当一个人接近二禅时,你喊他不需要大声,只要轻声一叫,他就能听见。


因为他身心宁静的磁场延伸得很广,甚至把你也包容进去了,所以你轻声一叫,他就听见了。


如果内在的宁静还没有产生,声音即使响到你耳边,你也听不见。


在进入二禅时,身体会有明显的变化,呼吸会越来越弱(有呼吸意味着能量会漏掉,也是在释放能量)。当真正进入了二禅,呼吸就没有了。


为什么会没有呢?因为他的能量就像伸出去的手脚一样,全部和宇宙融为一体了。也就是说他“心灵的手”已经伸向了天边,伸向了能量的源头了。


这个时候,随着“心灵的手”伸出去,内在就会升起一股开花的力量,内在的花就会不停地绽开。


当二禅经过了以后,就意味着内在的花全部打开了,手全部铺张出去了,呼吸就停止了。


再继续下去,手腕上的这个脉也不会跳动了。当这个脉不跳动,就意味着自身的能量全部释放出去、外面的能量全部进来、内外融为一体了,不是片断的,也不会支离破碎,已没有你和我的关系,没有能量和我的关系,没有天地和我的关系了,这个时候就是所谓的没有二元,只有“一”了。


1D0A0529.jpg


三禅


在三禅,身心会产生许多反应。通常最明显的反应是有喜有乐。“喜”是心理反应,“乐”是生理反应。


能进入三禅的人,从外在的生理现象看,即便80岁的老人,身体的柔软度也和小孩子一样,绝对不会僵硬。因为四加行的第一加行——“暖相”出现了。


人的身体之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渐渐发硬,是因为暖相渐渐没有了。


为什么小孩子冬天睡在大人的怀里,大人会感到暖融融的,像一团火一样,而大人却没有这种现象呢?因为小孩子的暖相还存在。


当我们的身体出现暖相后,身上的筋就会变得柔软。


为什么小孩子摔一跤,爬起来就走;老人一摔倒就容易伤筋骨折,几个月都爬不起来呢?越是坚硬的东西,摔在地上越容易破碎、受损。越是柔软的东西越不容易受损。


庄子说过:“会道者虽跌扑而不伤。”如果坐禅坐得好,即便在冬天,手脚也是暖融融的。如果下座的时候手脚冰凉,说明身体的这股力量还没有苏醒。


处在三禅时,最明显的反应是不愿意思考,也就是念头很难产生。这时动一个念头都会感到身心很累。这时候也会有念头,但是自然产生的,不是刻意想的。


因为起心动念需要一股力量,心念不起就意味着这股力量处于定中,也即所谓的气定则神闲。


为什么有的人打坐一个小时就感到很疲劳,想伸伸懒腰,躺下休息;而有的人疲劳时只要静坐一个小时,疲劳就消除了,就感到很轻松呢?


因为前者打坐的时候,身心绷得紧紧的,这意味着他打坐是身心工作了一个小时,所以会很想下座休息。而后者打坐的时候很放松,身体在这一个小时中得到了休息。


前者是在进行高强度的运动,后者是处于高质量的休息状态。为什么修行好的古人一天睡一个小时,精力就很充沛了?因为在这一个小时中,他身体的阴、阳合二为一,达到了平衡的状态。


当你进入三禅变成了“一”以后,整个就与天地宇宙的信息融为一体了。这时,你就是天地的信息,天地的信息就是你。


如果这个时候你融合的快,那你住定的速度就快,就不需要住很久。


有的人住了以后就住在定中,信息没有整合,出不来,没有“我就是信息,信息就是我“的状态。


当他把信息融完了,出现了“我就是信息,信息就是我”的时候,就会继续往前面走,就进入四禅。


1D0A0380.jpg


四禅


进入四禅的时候,不仅脉没有了,连生理和心理层面的反应全部都没有了,也是说受想行识都没有了。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已经超越了五识、六识、七识、八识了。


这时六根已关闭,受、想、行、识已尽,唯有灵明的觉知存在。这个“知”不是故意生起的,而是自然存在。


“知”即《心经》中讲的“照”。此时你已成为一面镜子,任何人来到你这面镜子前,内在是什么样子,都会清清楚楚地显现。


之所以现在你看不清别人,是因为你没有把自己修成一面镜子。有一天你修成了一面镜子,就会看清来到你面前的每一个人,还原他的本来面目。


佛教讲的“四禅”实际上是所有教派都走的一条路,是所有教派共同的修法。


在佛教未出现之前,印度的瑜伽教派就已描绘过“四禅八定”的境界和反应,和后来释迦佛描绘的是一样的。


无论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古人还是今人,身心都没有多大变化。现在的人修炼同样要经过四禅八定。


四禅八定修完也不能完全掌握生死。但要了生死,必须经过四禅八定。


1D0A0240.jpg


【入定与出定的技巧】


入定的过程:首先感觉到身体逐渐消失,接着呼吸逐渐由粗变细,再接着念头逐渐减少,乃至消失。在这种情况下即是进入定中了。


那么,怎么出定呢?通常是在入定前动一个念头,告诉自己要入定多久(例如几个小时或者几天),当时间一到,自然会出定。


如果入定前没有动念,没有把出定的时间输入头脑,又没有外人引出,自己是很难出定的,必须靠别人帮助。


中国的修行人有一种弹指的方法,当看到同修入定出不来了,就在他耳边三弹指叫他出定。


由此发明了引磬。“引磬”,顾名思义,就是把人从甚深的禅定中唤醒、引出而使用的磬。


你们现在可以想象一下入定的过程:先想着自己的身体空掉了,接着呼吸由粗变细,渐渐没有了,接着念头也没有了,只有灵明的觉知存在……


出定和入定的感觉恰恰相反:首先是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渐渐存在了,接着是感觉到自己有呼吸了,再接着是感觉到有念头了,会分析、判断了。


当这三种现象出现时,眼睛一睁开,就发现自己又真实地存在了。


为什么有的人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突然入定的,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突然出定的呢?这种情况静坐的人经常会出现:

在打坐的过程中突然空掉了,刚感觉空掉,这种感觉又突然没有了(即恢复了对身体、呼吸和念头的觉知),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进去的,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出来的。


1D0A0441.jpg


【入定与住定的技巧】


佛门里经常让修禅者参一个话头,问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如果你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就会知道将来要到哪里去。


之所以不知道将来要到哪里去,就是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同样,当你把握了入定,自然会知道如何出定。


在最初阶段,通常在定中住十分钟,就要赶快出定,然后再入定十分钟。这样出——入——出——入,反复十几次、几十次之后,你自然就掌握了入定、出定的技巧。


一般人不知道方法,在定中住上几个小时,被外界的人突然唤醒后,就入不了定了。因为在定中住得太久,把怎么入定给忘了。


平常人在梦中也会入定,只是不知道这是在修行。例如你从梦中醒来,身体没有动,不知不觉又睡着了,接着做梦。如果身体动了,翻了个身,就很难接着做刚才的梦了。


入定、出定和做梦是一样的。如果你会修行,可以在睡梦中训练自己(梦中一样可以成就),时间久了就会入定、出定了。


有些人天生就知道自己是怎么入睡、怎么醒来的。就像刚睡醒时,前几秒钟感觉不到身体和呼吸的存在,只有微细的念头。慢慢地,才感觉到身体的存在、呼吸的存在、念头的出现。这时候就要翻身了。


你们会问,身体这关没有过,腿疼能不能入定?身体这关未过,一样可以入定。


既然在睡梦中能入定,就没有理由不能入定,因为能睡就能入定。只是有一点区别,身体气脉没打通的人,出定后会全身疼痛。


在入定时是由重到轻,身体逐渐消失,所以感觉不到疼痛。而出定时是由细到粗,进一步感觉到身体的存在,所以出定后身体会疼痛。


1D0A0421.jpg


为什么说掌握了入定、住定、出定的修行人,就掌握了生死?


因为入定的过程与死亡的过程一样。当一个人住在定中时,他的神识走了。同样,当一个人死亡后,他的神识也走了。


学佛的人都知道一个词语——“中阴身”。什么叫中阴身?离开前一个身体,还未进入后一个身体,中间的这个东西就叫中阴身。


但对于能把握的人就不叫中阴身了,叫什么呢?古今中外的修行人给它起了不计其数的名字,各教各派都有不同的叫法,最通俗的叫法是“灵魂”。虽然佛教不承认有“灵魂”,但有另外的名称。


今天讲的听懂了没有?听完了,回去后最好能再坐半个小时,把讲的内容回忆一遍:入定是哪三种反应?为什么不能入定?入定后为什么不能出定?为什么感受不到住定?


学会了入定、住定、出定,也就掌握了死亡。实际上入定、住定、出定就是在训练死亡。因为入定、住定、出定的过程和死亡的过程一模一样。入睡、住睡、出睡也是一样的道理(指圣人的睡)。


1D0A0510.jpg


【入小定与入大定的区别】


在开的过程,在定境当中,会有一个画面出现。开完了以后,就会合,一开一合、一开一合……


说不定要开合多少次,有的人多,有的人少,每个人的因缘不一样,但它一定要经过这个开和合的过程。


为什么要有个开呢?开就是个体融入到整体里面的过程。又为什么要合呢?合成整体才能够随时分成无数个个体……


个体随时又会变成一个大的整体,大的整体随时又会分裂成无数个小的个体。佛菩萨的化身,整个形成、修行的过程就是这样的。


在入定的过程当中,个体的信息本能地释放出去,整体的信息自然地进来。就像打开门一样,外面的空气自然就进来了。


其实,道就在我们身边,无时无刻存在,我们把身心一打开,它就进来,进来以后就形成内外一体了。


当形成一体后,就处于一种饱和的状态,就不会动了。一般只有在支离破碎的时候才会动。一旦形成整体,就没有来,没有去,没有真,没有假,随缘就势,随缘现形。


处在禅定当中时,旁人喊他是听不见的。当从四禅退到三禅、二禅、初禅出了定以后,又有一个回炉的入定。回炉的入定是在日常生活中入定,不是在坐禅中入定。


在日常生活中的入定,已经没有任何一种形式了,你看他在吃饭、聊天、嬉笑怒骂,其实他是和整体的力量融为一体的。


这个时候的他不会被日常生活中种种琐碎和声色及事物扰乱禅定的画面。但外面有任何影子投射过来,他立马就能感受到。当外面的影像过去后,他里面还是如如不动的。


内心就像一面镜子,镜前来什么景象,镜子里面就显现什么。当景象过去后,镜子里面亦复如是,不留痕迹,永远保持一个清净的画面。


前面讲的坐禅的入定还不是一种真正的大定,还处在状态当中。大定是从状态里面出来以后,入定在生活当中,在日常生活中入的大定才是佛祖讲的真正意义上的入定。


在禅堂里,在山洞里坐禅的入定是一种小的入定,但对我们现代的凡夫来讲已经是非常的了不起了。


大菩萨和诸佛入的定,就是入在日常生活中,你根本看不到他在入定。他虽然在吃喝玩乐,其实是在定中。


他的心境就像明镜一样时刻保持着一个画面,因为这时他的内心就是一面镜子,不需要再一个进一个出。


要达到这样,我们还需要通过前面半步的训练,从有意识的入定,到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再从四禅里面退出来,还有一个大覆盖在日常生活中的入定。


这样一进一出,才算是真正的大功告成。



东华禅寺方丈万行大和尚,一位用生命在践行佛法、体证生命本源的智者。


15岁信佛、18岁出家、29岁证得生命本源,30岁复建东华禅寺、4年佛学专业、7年闭关、18年建寺安僧、1万多场开示演讲、千万言著述、13部著作出版多国语言……


2000年创立东华家风:信教先爱国,学佛先做人,修道先发心;2008年倡行每月1次升国旗;2016年创立中国首座佛教爱国馆;2000年至今,东华禅寺18年间向社会捐款捐物数千万元,并多次荣获省市“模范和谐寺观教堂”称誉。


从童真入道、闭关证悟,到建寺安僧、讲经说法,历经三十余年,总结出一条能让人类证悟本源的解脱之道——《东华禅》


本着普度众生的使命,万行大和尚将《东华禅》修行法门无私奉献,殷切期望天下众生通过学修《东华禅》融通人生四大关系:我与家庭的关系,我与社会的关系,我与国家的关系,我与自然的关系,从而获得幸福圆满的人生。

undefined


8
扫码关注公众号
一键添加到桌面